垃圾循环利用****,德国有什么经验?

作者:admin     发布日期: 2019-08-16     二维码分享

德国是全球垃圾循环利用做得.好的国家之一。自20世纪初,德国就开始倡导城市垃圾分类收集,民众的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已长逾百年历史。从德国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整个链条来看,我们可以有哪些经验借鉴?

图片来源:IC

德国是全球垃圾循环利用做得.好的国家之一,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%左右,包装行业可以达到80%以上,在全球处于..地位。

梳理德国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整个链条,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:一是垃圾分类,可以看作是“前端工作”;二是垃圾处理,可以看作是“后端工作”,不同种类的垃圾得到不同的专业应对,并有完善的市场支撑。德国民众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已长逾百年历史。自20世纪初,德国就开始倡导城市垃圾分类收集。幼儿园阶段起,德国小朋友就要对垃圾分类丢弃进行习惯养成。到了小学,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,学校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实践,告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,这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。

垃圾分类回收也有制度**。德国通过立法禁止随意处理垃圾,为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企业提供保障。德国每一户或是每一栋住宅楼,都分门别类地设置垃圾分类的垃圾桶。如果不按照分类丢弃垃圾,垃圾回收企业会拒收桶内垃圾,长久不按分类丢弃垃圾,企业有权罚款。

现阶段,德国生活垃圾可以大致分为五类:平时家庭每天产生的主要是有机垃圾、包装垃圾、纸类、玻璃类和混合类垃圾。另有特种垃圾四类,包括有害垃圾、建筑垃圾、旧衣物和大件垃圾。

从.初的垃圾不分类到几十年前的分两类,到眼下的九类垃圾,德国垃圾分类教育的速度可谓缓慢,德国民众受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。随着垃圾处理技术的改善,垃圾投放类别逐渐增多。

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循环利用的大前提。完成这一项任务后,专项垃圾收集、运输、处理等后端工作,交由专业的垃圾回收企业处理。德国企业对每种类垃圾都测算回收频率,并使用专用车辆运输。换句话说,社区的每种垃圾箱,都有一种专门车辆运输,严格做到一类垃圾有对应的运输和处理形式。

德国经过数十年探索,也已形成垃圾回收利用的产业链条。对于垃圾回收企业而言,一方面通过市政招投标,获得垃圾处理费,另一方面通过销售处理垃圾后的工业原料获得收入。据统计,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,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,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.5%。

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,欧绿保集团通过招投标承担了市政部分垃圾处理的工作。对于有机垃圾、纸类、玻璃类等生活垃圾,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,企业通过不同的车队进行分类收集、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精细处理,比如纸类处理厂重造纸浆、有机垃圾榨取生物燃油等。

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,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,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,以这种形式完成垃圾循环利用的“后端”。德国欧绿宝集团新闻发言人苏珊娜·亚根博格说,德国垃圾分类、专业回收利用的整个体系,正向“零废弃”的目标迈进。这一体系建成后,将对国家经济产生正向影响。

亚根博格说,未来德国获取廉价工业原材料的途径将越来越少,通过垃圾回收利用,就可以避免进口价格更高的原材料。也就是说,垃圾回收利用得越多,就越不依赖于原材料进口。这对其他国家同样适用。

一些..表示,相比德国而言,中国各城市现阶段在垃圾分类回收强调“前端”,正取得不小进展,而“后端”建设尚需培育和完善。

欧绿保集团参与了中国太原、上海、连云港、揭阳等地的垃圾分类回收调研。欧绿保中国业务主管张佩认为,以下几点德国经验或许可以借鉴。

一是垃圾分类方案要清晰简单。垃圾分类复杂,如区分“干、湿垃圾”投放,这样的投放教育成本较高。另外,垃圾分类方案确定后,政策层面上尽量不要轻易变动。

二是垃圾投放操作要简单。按不同时段投放不同类垃圾的操作无疑增加投放难度,打击民众垃圾分类兴趣,同时维护成本较高。反观德国,垃圾箱随时投放,也并不复杂花哨,可使用十几年。

张佩认为,现阶段中国垃圾回收利用的后端有待完善。中国在餐饮回收、塑料处理、纸张处理方面有较强能力,但针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,应投入较强技术和力量。他认为,专项垃圾收集运输要到位。在各城市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时,不少地区的垃圾回收企业是一辆垃圾车收运所有种类垃圾,这样一来,“前端”居民所做的分类工作丧失意义。此外,要构建起垃圾回收体系。中国垃圾回收企业技术上并不弱,只是通过高端技术回收出的工业原料销路尚需打开,使企业有动力去扩大处理能力、采用高端技术精细回收垃圾。这一市场链条的培育涉及多方面的因素,需要时间。(作者:张远)

本文转自于:新华网
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陕西小工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

西安市北三环大明宫钢材交易中心4号门

400-049-9939 2013622275 17719751028 2013622275@qq.com
快捷导航MENU
关注小工匠

关注小工匠

Copyright © 陕西小工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 备案号:陕ICP备17009112号-1 网站地图  RSS   XML 技术支持: 万家灯火